首页 >> 疏花木蓝

安徽省弱筋小麦保优高产栽培技术规程试行膜苞雪莲青海薹草毒扁豆草甸羊茅长齿蔗茅Kf

时间:2023/04/12 20:05:21 编辑:

安徽省弱筋小麦保优高产栽培技术规程(试行)

安徽省弱筋小麦保优高产栽培技术规程(试行)

1 范围

本规程规定了弱筋小麦的生产条件、产品质量狼毒属和主要栽培技术,适用于沿淮及江淮地区弱筋小麦生产。

2 产地选择

2.1 气候条件

常年降水量为900~1000毫米,小麦生育期降水250~400毫米,其中抽穗~成熟期降水70~150毫米。

2.2 土壤条件

土壤质地以砂壤土为好,土壤有机质含量≤1.3%,速效氮含量≤100毫克/千克。

3 产编后:通过此次专访让行业基本了解了我国车用非金属材料的开发与利用情况量指标及品质指标

3.1 产量指标

亩产量300~350公斤。

3.2品质指标

容重≥750克/升,水分≤12.5%,不完善粒≤6.0%,粗蛋白质含量≤11.5%,湿面筋含量≤22%,降落数值≥300秒,面团形成时间〈2.0分钟,稳定时间≤2.5分钟。

4 种植方式

一村一品,集中连片,规模种植。

5 栽培技术

5.1 品种选择

选择的品种须通过安徽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或全国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适宜安徽省沿淮及江淮地区种植的弱筋小麦品种。

5.2 整地要求

5.2.1 整地方式

一般采用免(少)耕或浅旋耕技术整地,每隔2-3年深翻或深松整地一次。

5.2.2 整地质量

采用少免耕或浅旋耕整地的,在水稻收获前10-15天断水,保证水稻收割后土壤含水量在30%左右。多雨地区断水宜早,土壤墒情不足应先造墒,并根据土壤墒情调整旋耕深度以及是否应用镇压装置,以提高整地质量。

5.2.3 “三沟”配套

开好麦田一套沟,做到竖沟、腰沟、田头沟三沟配套,沟沟相通,主沟通河。竖沟深25~30厘米、腰沟深35~40厘米、田头沟深45~50厘米,沟宽20厘米左右,减轻渍涝危害。

5.3 施肥

5.3.1 施肥原则

按照增施有机肥,氮、磷、钾配合,施足基肥、重施苗肥,早施返青肥,后期少施或不施氮肥的原则科学施用肥料,传统的“一炮轰”施肥方式比较适合弱筋小麦生产。

5.3.2 总施肥量

每亩施有机肥2000公斤,纯氮(N) 10~12公斤, 五氧化二磷(P2O5) 5~6公斤,氧化钾(K2 O)4~6公斤。每亩直接还田秸秆300公斤。

5.3.3 肥料分配

有机肥、磷、钾肥及70%的氮肥做基肥,30%的氮肥做追肥。

5.3.2 施肥方法

深施基肥:有犁雅江臭草沟深施和撒肥深翻两种方法。干旱年份采用犁沟深施,即随犁地将肥料施于犁沟,随即翻垡覆盖;土壤湿度较大,采用先撒施肥料,然后翻耕将肥料埋入土中。追肥施用方法:用耧穿施或趁雨撒施。

5.4 播种

5.4.1种子质量

选用的种子质量应符合GB4404.1规定指标。种子纯度≥99.0%,净度≥98.0%,发芽率≥85%,水份≤13.0%。

5.4.2 种子处理

提倡使用包衣种子。未包衣的种子一般采用杀虫剂+杀菌剂+增产菌“三剂拌种”技术,防治地下害虫,并兼治多种小麦病虫害。

5.4.3 播种期

10月下旬为适宜播种期。

5.4.4 播种量

每亩播种量9~10公斤,亩基本苗18~20万。

5.4.5 播种方式

机械条播,行距20~23厘米,播种深度3~4厘米。

5.5 田间管理

5.5.1 年前管理

5.5.1.1 壮苗标准

12月下旬小麦进入越冬期时,主茎叶达到5~6片,2~3个分蘖,4~6条次生根,总茎蘖数50~60万/亩。

5.5.1.2 培育壮苗

对长势偏弱的田块,早施分蘖肥。每亩施尿素5~7公斤。以促进小麦生长并且层被“彼此牢固地结合在1起”,达到壮苗标准。有条件的在越冬期可每亩施有机肥1000~1500公斤。对播种出苗较早,11月下旬主茎已有5~6片叶,越冬期有可能拔节的麦田,中耕1~2次。或每亩用壮丰安35毫升,对水40公斤进行叶面喷施,化控蹲苗。

5.5.1.3 化学除草

翻耕麦田:阔叶杂草和禾本科杂草混生的麦田,可用50%华星麦保可湿性粉剂或48%的百草敌水剂于小麦3~4叶期兑水喷施杂草叶片,进行防除。免耕麦田:用41%的农达水剂或20%的克无踪水剂,于小麦播种前1天兑水喷施杂草,进行防除。

5.5.2为其提供多种试样进行多种类型的测试 年后管理

5.5.2.1 追施返青肥

于返青前后用耧穿施或趁雨追施返青肥,一般每亩追尿素8~10公斤。

5.5.2.2 清沟排水

及时清沟,保持沟沟相通,能排能灌。小麦拔节、孕穗、开花灌浆阶段,遇涝要及时排涝,做到雨住田干,如遇干旱,结合追肥及时浇水抗旱。

5.5.2.3 中耕除草

在小麦返青至拔节期间,结合施肥、灌溉、培土等适时进行中耕,中耕深度一般3~5厘米,群体偏大的旺苗,深锄7~10厘米。中耕可以增加次生根数量,抗旱保墒,控制群体,促进养分转化,有利于小麦生长发育,增产效果显著。

5.5.2.4 化学调控

小麦孕穗后结合防治病虫害,喷施磷酸二氢钾、硼砂或增产素等生理活性肥料,促进碳水化合物向籽粒中的运输,提高碳水化合物的含量,改善品质。

也可把尿素、磷酸二氢钾与杀虫剂、杀菌剂、植物生长调节剂混配,开展“一喷三防”,达到一次施药可防虫防病和节本增收的目的。

6 病虫害防治

6.1 防治原则

贯彻“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以农业防治为基础,提倡生物防治,按照病虫害的发生规律科学使用化学防治技术。

化学防治应做到对症下药,适时用药,注意药剂的轮换使用和合理混用,按照规定的浓度要求合理使用。

6.2 防治方法

6.2.1 赤霉病

小麦扬花初期,选用多菌灵、使百细早熟禾功或多菌灵加烯唑醇喷雾,小麦盛花期后慎用粉锈宁,以免影响结实。根据预报,雨前喷药预防,必要时雨后补喷。喷药时要对准小麦穗部均匀喷雾。

6.2.2 纹枯病

小麦拔节期平均病株率达10%~15%时,用烯唑醇或井岗霉素对水喷雾,播前可用立克秀、井岗霉素或蜡质芽子包杆菌拌种预防。

6.2.3 白粉病

小麦孕穗期至抽穗期病株率达20%时选用三唑酮(粉锈宁)或烯唑醇(禾果利)可湿性粉剂喷雾。

6.2.4 锈病

采用立克秀或三唑酮(粉锈宁)等拌种预防,还可兼治早期白粉病、纹枯病、全蚀病、散黑穗病等病害,加入杀虫剂可兼治地下害虫。大田发病普遍率达3%时,选用烯唑醇、丙环唑乳油(科惠)喷雾,穗期可结合“一喷多防”,防病、防虫、兼防干热风。

6.2.5 麦蚜

田间百株(茎)穗蚜量超过500头,天敌与蚜虫比在1:150以上时,选用呲虫啉、抗蚜威、添丰等喷雾。

6.2.6 麦蜘蛛

小麦返青后,平均每1尺行长幼虫200头以上,上部叶片20%面积有白色斑点时松香草,选用阿维菌素、乐果粉剂等喷雾(粉)。

6.2.7 吸浆虫

蛹期(抽穗期)每亩选用50%辛硫磷250毫升或80%敌敌畏100毫升对水2公斤制成母液,均匀拌细土公斤制成毒土防治。成虫期(小麦灌浆期)选用辛硫磷乳油、乐果乳油、菊酯类等高效低毒药剂喷雾。

7 收获、脱粒、贮藏

7.1 收获时期

人工收割和机械分段收割的适宜收获期为蜡熟期,机械直接收割(联合收割脱粒)的适宜收获期为蜡熟末期至完熟初期。

7.2 脱粒

弱筋小麦收割后单独脱粒、整净、晒干,勿与中筋、强筋小麦混合。

7.3 晾晒

选用三合土麦场翻晒,禁止在柏油路面翻晒。选择晴朗干燥天气,先将晒场晒热,上午十时后出场晒麦,薄摊勤翻,晒至50~52℃,保持2个小时,下午4时前后聚堆入仓,选用0.18~0.2毫米的聚乙烯塑料薄膜趁热密闭。

7.4 贮藏

采用干燥、趁热密闭贮藏方法和“三低(低温、低氧、低氧化铝剂量)”的综合技术贮藏。入仓小麦籽粒含水量<12%。

厢式压滤机机械
高效隔膜压滤机
板框压滤机知名厂家
过滤机机
相关资讯